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,2022年1-5月,全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2371萬千瓦,同比增幅為139%。截至5月底,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2789萬千瓦,同比增長24%。
多重因素推送行業快速發展
發電裝機容量上揚數據僅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。財信證券研報指出,光伏需求旺盛,硅料供給偏緊,漲價逐級傳導。
需求端,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中樞在220GW,同比增長30%,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需求中樞在80GW,同比增長45%,今年前5個月新增裝機量及出口量增幅接近翻倍,持續印證旺盛景氣度。
供給端,主產業鏈各環節均加大擴產力度,但硅料環節實際供給量依舊是下游各環節產量增長的制約因素。隨著硅料產量環比增長,下游電池片等環節稼動率上升。上半年光伏持續漲價,但價格的漲幅逐級遞減,上游環節的價格傳導較為順暢。
2022年以來,多重因素也推動著國內光伏行業快速發展。政策方面,今年上半年重磅政策不斷推出,官方提出到2025年新建建筑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%,同時抓緊啟動第二批風光大基地,分布式和集中式并舉,支持力度加碼。
在國內光伏行業不斷發展的同時,海外也迎來了發展機遇。歐盟5月發布新一輪綠色能源計劃的刺激,203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可以滿足歐盟能源需求的45%,到2025年將光伏發電能力翻一番,光伏行業蘊含巨大市場機遇。
大尺寸推動降本增效
對于光伏行業下半年的發展,業內人士認為依舊值得期待,原因主要有三方面:
第一,海外市場對光伏的需求十分強勁,且與國內需求相比,海外需求的價格承受能力較高、成本敏感性較低,在貿易爭端得到緩和后,出口端的增長值得期待。
第二,2022年硅料產能與2021年相比接近翻倍,新增產能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逐步釋放,產業鏈的利潤和價格會實現新的平衡,在此情況下,集中式電站建設的招標需求會充分釋放。
第三,光伏行業的技術路線在不斷地迭代和演進,降本增效是光伏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永恒追求,目前一些新的技術路線已進入量產階段,技術進步帶來的投資機會也值得大家關注。
降本增效一直是光伏行業發展的主旋律,目前國內雖然已經實現發電側平價,但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需要通過技術發展進行降本增效。隨著單晶PERC技術紅利的逐步消失,P型電池的量產轉換效率已經越來越接近理論極限,邊際上顯著提升的空間已經不大。
N型電池具有轉換效率高、光衰減系數低、溫度系數低、弱光響應良好、雙面率高等特點,使得N型電池在全生命周期內的發電量普遍高于P型電池,并且差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拉大。電池片向高效率N型轉變,是未來幾年技術進步的主戰場,目前主流的N型技術路線有TOPCon、HJT、IBC等。而今年是TOPCon路線首年大規模量產,從招標市場和企業訂單來看,市場反響較為積極,TOPCon路線有望迎來紅利期。
在尺寸方面,光伏行業根據方形硅片的邊長制定了幾款行業標準,目前市場主流的尺寸包括182mm、210mm等,其中182mm和210mm被稱為大尺寸硅片。根據CPIA數據,2020年大尺寸(182mm、210mm)市場占比之和僅4.5%,2021年迅速提升至45%。
目前行業新投產的硅片產能均為大尺寸產能,其中倡導182mm尺寸的代表企業有隆基綠能等,倡導更大尺寸的210mm的代表企業為天合光能和東方日升,預計2022年大尺寸硅片占比將接近75%,2022年210mm的市場占有率也將進一步提升。